烟囱滑模新建工程基础施工处理措施是什么?
黄土层湿陷的原因是孔隙比过大,遇水后颗粒间胶结盐溶解,强度降低。因此,选用夯击、挤压等动力方法降低孔隙比,或选用预浸水法在自重下完成压密过程,是黄土层湿陷处理的起点。具体做法有表面重锤夯实、强夯、挤压土桩或灰土桩、挤压混凝土桩、预浸水后强夯等。
(1)重锤夯:锤重2~3t,落距4~6m,锤底直徑1.2~1.4m,平均压力20kpa。地基土含水量低于塑限约2%时,可选用片夯及点夯,在同一夯位2击的平均夯沉量宜为1~50px。重锤夯法适用于浅层处理,合理处理厚度1~2m。
(2)烟囱滑模强夯法:与杂填法相同,但目标是处理黄土层湿陷性,锤重可达20t,落距20m,合理厚度6m。常用整片夯实,分多次进行。一次夯点用连续夯击,两击夯沉平均值约为125px。夯距取直徑的1。5~2.2倍。第二遍选用连夯,第三遍为了处理表层疏松土,选用低吊连夯。
强夯质量与土的天然含水量相关。工程施工前虚在现场试夯,不可以满足要求时,需调整锤重、落距及夯点间距。工程施工完成后,土壤层干密度、湿陷系数等指标务必按规定分层复查。
(3)挤压法:挤压法是运用振动沉管法和爆扩法打孔,将土壤层挤入周围上层,消除桩间土壤层的湿陷性。再将孔内填以素土或灰土,经夯实,形成土桩或灰土桩。
挤密法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挤密效果及桩身质量。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14%,土壤层强度高,难以达到挤压的目标,务必先用铲打孔浸泡。如果含水量过高,又将遇到拔管中的缩颈问题。所有这些问题务必与场所土层情况结合起来,借助充足的实践经验才可以妥善处理。对于相关规定多是控制质量标准,具体办法则无法统一。
(4)桩基础:为了彻底解决湿陷问题,并达到荷载很大的建筑工程的务必,大直徑灌注桩已日趋用作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基础。设计方案的原则是穿透湿陷性土层,桩尖落在平稳的具有高承载力的第三纪土或基岩上。对此,务必做好下卧层土或基岩的勘察工作,要确保全部荷载由桩端土(岩)所承担。同时,也应适当做好防潮设施,不仅减少湿陷的突然性和由之而引起的负摩擦力的不均衡性;与此同时,避免出现桩承台下土体脱空现象。由于桩承台脱空时不可以承受地震期的巨大水平荷载:在唐山地震期间,高桩承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断桩问题。因此,在使用桩基的同时,防潮措施也不宜放松,由于桩只能处理承重构造的湿陷问题,不可以处理地面及设备基础的湿陷问题。
黄土层浸水后的土层与软基处理的性质有很多共同之处,但黄土层渗透性大于软基处理,其完成沉降所需时间亦较短,处理也较容易。由于全部湿陷土层处理费用过大,一部分处理仍然存在着下移不均的很有可能,为处理这个问题务必采取与软基处理相同的构造措施。房子不宜过长,体型不要复杂,运用上部弯曲刚度调整不均衡沉降等。